慈濟呼籲「八分飽,二分助人好」「零廚餘,年年有『愉』」
2012年2月18日下午兩點本會於靜思堂舉辦《廚餘桶的祕密》 影片欣賞暨座談會,由大愛台節目主持人靳秀麗主持, 邀約五位長期投入關懷糧食資源的學者進行座談, 現場計有二百位會眾一起關心全球糧荒議題, 並且朝向一同在生活中落實「零廚餘」的目標。
在台灣,很多人會把吃不完的剩飯、剩菜通通倒入廚餘桶, 依照統計,平均每五口食物,就有兩口被丟進廚餘桶, 甚至也把過期未開封的食物直接丟掉,造成每年高達有180萬公噸 廚餘量,這180萬公噸食物若能好好運用, 足夠讓23萬中低中入學童從幼稚園到大學都吃飽。
透過《廚餘桶的祕密》影片,看到非洲骨瘦如柴的飢餓小孩, 海地居民上街吶喊暴動,印尼垃圾山撿拾食物的畫面, 現今很多人把菜丟到垃圾桶,餿水廚餘桶, 讓民眾自我檢視浪費食物之處,10歲的林昱萱看到影片中, 購買一週的食材,卻吃不完而丟棄,發出驚歎的聲音, 認為實在是太浪費了; 感觸良多的谷龍生則認為現今的人需多多體驗飢餓之苦, 才懂得食物的珍貴。
主持人靳秀麗介紹五位長期投入關懷糧食資源的與談人,自稱是「 餿大使」 並曾至印尼首府雅加達的垃圾終點站班達格芒採訪的大愛全紀錄企劃 鄭淑麗,用鏡頭紀錄在垃圾山生活的居民,一家三代皆逃離不了「 以廚餘為生」的宿命;第一線的紀錄者用第一線的觀察, 透過影片讓各界省思,與環境和平相處,將多餘的食物化為愛心, 留給需要的人,共同創造永續發展的地球村。
深具賑災經驗的宗教處主任謝景貴, 從國際賑災中見證糧食分配不均的問題。 以走過的地區國家談到食物的得來不易, 並且也不是有錢就能買到食物,希望大家多珍惜食物勿浪費, 並分享同時是消費者,也是農夫的角色,以自地自耕種植「貴爸米」 的過程。
丟棄食物,浪費的不只是食物還包括食物在生產、 運送和保存過程中所消耗的資源。 臺灣素食料理界名廚洪銀龍教導現場會眾, 在家裡廚房的料理處理簡單過程,才不會製造過量的廚餘。 在現場並傳授如何利用蘿蔔的頭皮身全部料理成為美味的菜餚, 並讓八位會眾上臺品嚐現做的料理,也請大家一起來實踐「零廚餘」 的目標。
台灣食物銀行創辦人陳大德,分享「資源不浪費‧愛心不打烊」 的理想,將「食物銀行」進而擴大為「愛心資源銀行」。 以身為第一線的愛心奉獻者,說明如何分配食物。 最後推動街友重建中心,將受助者端,轉換成生產端。
慈濟大學通識中心教授邱奕儒表示,社區支持農業的推動與概念, 讓食物源頭不浪費。對生產端與消費端的觀察,使其達到尊天、 愛地、助人的永續生活。並分享日本食農教育,土地教我們做的事, 培養生命、感受生命。
2011年全球人口正式突破七十億, 卻有近10億人處於飢餓邊緣。 台灣一年丟掉的食物卻達180萬公頓, 足以讓23萬個中低收入戶的學童享用20餘年的營養午餐, 讓550萬個海地饑民吃上一整年。而《廚餘桶的祕密》 影片深入檢視台灣民眾浪費食物的程度。
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FAO)2010年研究報告指出, 當今全世界70億人口中,卻有近10億人處於饑餓邊緣, 如非洲之角的索馬利亞、肯亞、奈及利亞,甚至南蘇丹、海地, 沒有足夠的糧食可以食用。以台灣的一年家戶廚餘量推估, 就可讓23萬個中低收入戶的學童享用20餘年的營養午餐, 讓550萬個海地饑民吃上一整年。
證嚴上人多年來呼籲「八分飽,二分助人好。」簡單、 營養均足的飲食,不僅不浪費,還能助人。「天下苦難人真多, 難以維生,有愛心的人能付出一點點, 就可以造就多少人的幸福快樂。」發揮「零廚餘‧年年有『愉』」。
最後主持人邀請大家共同關心全球議題,喚起大家對物質、 能源的節約,將省下的金錢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不僅可以減少食物的浪費,讓自己身體更健康、體態輕盈、精神好, 又可以救地球;呼籲學校、餐廳、企業、家庭一起響應, 將多餘食物化為愛心,留給需要的人,也不會造成廚餘問題。
新聞提供:
佛教慈濟慈善基金會秘書處 楊美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