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3/19

巴哈蓋房子

~李清志 , 高晟 聯合著作 / 田園城市文化 發行~

是兩位作者將生活中的音樂建築結合的菁華之作,

蒐集每個國家所擁有的文化資產--建築藝術和音樂史

成功地連結了建築與音樂的橋樑

鮮少有作家以這種思考模式,

呈現兩者之間的對話

第一次看這本書時

難以一下子就明白作者們的想法

反向思考一下~

如果懂建築的人,從建築藝術的角度切入...

以視覺去感受音樂~

喜歡音樂的人,從音樂藝術的方向探索..

以聆聽音樂的心情去欣賞建築美學~

這樣一來就會比較清楚作者的想法了.

什麼音樂和建築會有如此深厚的淵源呢?

古希臘時代~

哲學家們把音樂當作研究對象;

早期音樂開始於數學家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

在經過打鐵店時發現了音階,

於是他走進打鐵店裡,

試著測量一下能發出悅耳聲音的四根鐵鎚的重量,

以數學的邏輯計算出音律的振動比.

文藝復興時期的達文西(Da Vinchi),柯爾柏蒂(Leon Alberti)

也都兼具有建築,繪畫,雕刻,音樂等等的專長技能

從羅馬帝國晚期到中世紀~

音樂也成為僧侶們必修的科目之一;

而且在當時許多的建築都離不開宗教的教義

從貴族們的高尚優雅生活

到平民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精神

每個階級都和建築,繪畫與音樂密不可分

作者們也從各個小細節推敲出兩種藝術文化之間的火花

所以~

喜歡音樂的人看了這本書之後~

便不再覺得建築是一種生硬的理論

懂得欣賞建築的人看了這本書之後~

也會了解音樂背後的歷史意義

兩者之間的存在價值是有跡可尋的

有了縱向面的歷史根基之後

再從横向面研究各國家和創作者的想法

像是美國的本土精神結合阿帕拉契草原風格

巴哈與歌德式教堂的祈禱

普普建築與貓王的搖滾音樂

爵士樂和Art Deco 建築

百老匯音樂劇以及紐約城市生活面面觀

最重要的是~

兩位作者珍惜台灣這塊土地的熱情

以實際觀察

用心的記錄了他所生活的台北城

例如~台灣教會與馬偕建築

台北城與流行音樂

淡水河之歌

街頭藝人....等等

並以紐約對照台北

啓發我們思考台北的今天和明天~~

以上是我看這本書的想法

此外~

還可以舉一反十的聯想

當我們踩在台灣任何角落時所見到,所聽到的

是什麼樣子呢???

別忘了把握當下的美,

將音樂與各種文化藝術配對

永恒珍藏它~~